在河南省温县,有一个以革命烈士名字命名的乡镇——祥云镇。这个名字的背后,是一位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用生命铸就的传奇。

张祥云
“寒都不寒”的张祥云
1915年,张祥云出生于山西昔阳县一个贫苦家庭。1938年,他加入八路军,1945年调任温县第二区武委会主任,领导群众开展反奸反霸、减租减息运动。他心系百姓,常用自己的津贴救济贫苦农民,而自己却穿着拆棉填絮的破旧棉衣,甚至以棉絮充饥坚持战斗。
1946年,国民党占领温县,张祥云带领武工队开展游击战,惩奸除恶,成为敌人的“眼中钉”。1947年3月,在一次突围战中,他为掩护战友转移,因体力不支被捕。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,他毫不畏惧,高呼“共产党万岁”,痛斥反动派的罪行。就义前,他仍向看守的士兵宣传革命道理,高呼:“穷人难,穷人难,没有吃来,没有穿,锅水滚了没有米,真心酸,只有斗倒地主,才能把身翻。”
敌人恼羞成怒,用刺刀、镰刀残忍地杀害了他。牺牲时,张祥云年仅32岁。目睹这一幕的群众无不落泪,一位敌兵感叹:“张祥云真是硬骨头,连寒都不寒!”
英雄之名,永载史册

张祥云烈士纪念碑

祥云记忆馆
张祥云牺牲后,温县人民将他的牺牲地“南王村”更名为“祥云村”,所在的镇改为“祥云镇”。1975年,当地群众自发筹资,在镇西头建立了高大的张祥云烈士纪念碑。如今,这里已建成长征文化园、解放战争体验园、张祥云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,成为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。
红色沃土,奋进新篇
今天的祥云镇,已发展成为温县的县域副中心。作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核心区,这里被誉为“种子小镇”,小麦良种繁育和“四大怀药”种植远近闻名。同时,祥云镇也是省级产业集聚区拓展区,形成了装备制造、建材家居、化工等产业集群。
英雄的精神,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。祥云镇的发展,正是对烈士最好的告慰。
铭记历史,笃行致远
张祥云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“寒都不寒”——那是信仰的力量,是共产党人坚不可摧的精神脊梁。如今,当我们走在祥云镇的街头,看到欣欣向荣的景象,更应铭记:今天的幸福生活,是无数像张祥云这样的英雄用鲜血换来的。
让我们传承红色基因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继续书写属于这片热土的辉煌篇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