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学义,1918年生于沁阳县北孔村一个贫苦农家,逃荒要饭途中参加了八路军。在河北易县狼牙山阻击日寇的战斗中,顽强抗敌,跳崖生还,是闻名中外的“狼牙山五壮士”之一。

抗战英雄宋学义
1941年秋,日寇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,调集日伪军3000余人在狼牙山地区寻找我军主力,大小战斗持续了两个月之久。9月23日凌晨4点,日军悄悄逼进狼牙山,午时己靠近棋盘陀峰。
狼牙山的棋盘陀一带,隐藏着我军机关、部队和群众三四万人。在连续打退敌人10多次进攻后,军分区决定机关带领群众转移,主力部队牵制日军,其余部队分段阻击,宋学义所在的二排六班把守东山口,为整体行动断后,首长命令他们“第二天午前,不准敌人越过棋盘陀!”
鬼子像一群恶狼扑向军民转移的方向。宋学义与战友们扼守崖口,把日军死死地压在峰下,崎岖的山路上,横七竖八地堆满了敌人的尸体。傍晚,分区司令部己撤出棋盘陀峰下,但大批群众还在转移中。
夜幕降临,宋学义和战友们把手榴弹捆绑一起,埋在敌人进攻的必经要道。第二天拂晓,日军再次发起攻击,突然雷声大作,鬼子倒地一片。敌人认为主力还在山上,炮火更加猛烈,宋学义等人边还击边撤出东山口,且战且退至棋盘陀。
棋盘陀有两条路,一条通往主力转移方向,从那里可以迂回下山,一条通往顶峰,是一条绝路。为了不暴露部队行动,五名战士选择向棋盘陀顶峰撤退。选择了棋盘陀顶峰,就意味着选择了不归路。但是,战士们懂得:掩护,就是舍身抵抗,断后,就是绝命献身,这是军纪,也是战士的忠诚!
壮士们把敌人引向顶峰,也把自己引入了绝境。棋盘陀顶三面悬崖,无障可凭,无路可退。激战了一天一夜,子弹打光了,战士们就用石头与敌人对峙,一块块磨盘大的石头砸向敌群,鬼子喊叫着滚落深沟。
午时己过,班长马保玉从浓烟中站起来,举起仅剩的一颗手榴弹,“同志们,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,我和副班长葛振林是共产党员,你们三人英勇战斗和党员一样,现在我介绍你们入党。”同志们围过来,“班长,拉火线吧,咱们决不当俘虏!”这时,鬼子又向山上扑来,班长把手榴弹扔向了敌群,高喊“同志们,让我们一起用行动表示对党的忠诚吧!”随即纵身一跳,其它人紧跟其后,跳下悬崖。
跳崖后,班长马宝玉和胡德林、胡福才3人壮烈殉国,副班长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半山腰树枝绊住,得以生还。

宋学义(左一)和葛振林获救后的合影
风萧萧兮易水寒,壮士一去兮不复还。狼牙山怒吼,易水河呜咽,五壮士顽强抗敌的英勇事迹,震惊了所有的人。日军不信,在棋盘陀与他们顽强交锋的,就是这五个人?不论是抗日军民还是敌人,都在仰望傲然挺立的棋盘陀——仰望战士的光荣,仰望中国军人的英雄气概!

矗立在焦作市双拥主题公园的“狼牙山五壮士”雕像
1971年6月26日,宋学义在郑州医治无效,与世长辞,享年五十三岁,遗体安葬在沁阳市烈士陵园。1979年,宋学义被河南省革委会授予“革命烈士”的光荣称号。2009年,宋学义被中宣部、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评为100位“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”。如今,宋学义已经逝世50余年,但他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依然照耀着我们,照耀着怀川大地。